October 06, 2012

迷了一夏天的《中國好聲音》

今年二月接連看完《我可能不會愛你》,《真心請按兩次鈴》和《小資女孩向前衝》(此三劇依喜愛順序排列)後, 好幾個月我都沒在電腦前看華語節目了. 直到七月中, 偶然間在水果日報看到一則關於中國大陸新選秀節目《中國好聲音》的23歲參賽者徐海星的報導, 隨手點了裡頭的動新聞, 然後就被徐海星充滿爆發力的美聲吸引了. 因為聽過老美唱歌, 總覺得亞州人難有渾厚的高音, 就有老美嘲笑卡啦OK是不會唱歌的日本人發明的.

這讓我在意外之餘, 在Youtube搜索同集的其他參賽者的影片, 然後就看到整個人都釘到椅子上了, 因為這些參賽者的水準真高, 節目的製作規格也很高, 那場地, 音響等實在不是以往我看過的那些台灣節目可比.加分因素當然還要加上四位導師彼此搶學員的戲碼,講評和他們的性格本色, 整個加起來我覺得這節目很強, 讓我一看再看. 這對我來說是很少有的事, 除了以前準備考試和為了工作, 我很少重複看一個東西. 看完第二集後, 為了更快知道節目播出訊息, 在臉書找到這節目的專頁, 毫不遲疑地加入了. 那時在臉書上為這專頁按讚的不過數百人, 現在節目播完了, 已經有兩萬兩千多人了.

反複聽歌之餘,我也不忘順手查查,然後就發現這節目的負面消息真多,光第一集就有好多名參賽者的背景受到質疑。之後別台大概眼紅這節目瞬間爆紅,也多所攻擊,標準的「人紅是非多」。 就我看來,這節目吸引人但也最有問題的部分,是他們在選手唱歌前播放的個人短片,還有在導師轉過來之後的自介。不確定是否為中國大陸個人表演節目的傳統,參賽者總是會表達最苦情或最刻苦的一面。以前就曾收到別人轉寄來的信,不到十歲的女生有很厲害的表現,之後講到父親過世,她多麼懂事,讓媽媽和姥姥一起掉淚。可能在中國大陸這種幾十億人口的地方,要出頭很難,上節目是很棒的爭光機會,不用這種方式,別人記不得。

我們這些觀眾並不清楚節目的規則,不知道節目組對參賽者在這部分有什麼要求,不過我認為就像履歷表,每個人總會想選最好的那一面。有些經歷略過不提,是因為自認是失敗的過往或不堪回首的回憶,他們不說,我倒不至於像中國大陸網民那樣認為是他們不誠實,而且有些的確是他們的個人隱私,外國的選秀節目也未必會呈現。至於那些把最刻苦經歷拿出來說的,也不見得是要搏取同情,也許就是他們心裡一個特別難過的關,讓他們期待有天能在這舞台上蛻變。而且導師在決定轉身與否時,只從聲音打動他們與否做考量,跟參賽者個人經歷無關. 我看這節目的重點也不在他們的背景上,觀眾對他們的故事大可不買帳。我其實覺得這個節目組在呈現選手個人的短片上滿厲害的,雖然做節目跟寫新聞不完全一樣,但抓最吸引人的地方的精神是一樣的。有些參賽者沒有太多故事,短片把他們能說的都說完了,剩下的就不怎麼精采. 像他們把吉克隽逸的個人特性在短片裡很快呈現,之後我看到另一個新聞類節目找四個人訪問吉克隽逸,或許是問得不好,就完全沒有什麼特別的東西, 讓我浪費幾分鐘看他們的訪問。他們的個人短片會被節目組做一個個人標籤,就像新聞標題般,之後在進一步PK時反覆出現,例如多亮是「北漂男孩」,這似乎也是中國好聲音的特色。

最後冠軍梁博初登場的那一曲只播出幾秒, 因為年輕, 沒什麼特別故事, 他也不多話. 他有個歌迷稱讚他:"梁博,不苦情、不講故事、不死爸爸、不死媽媽、不苦著說就是想唱歌,不苦逼、不屌絲、不北漂、不求婚、不演戲,不轉音、不港臺腔、不玩花花腸子,台下表情都少,上來甩膀子彈吉他,唱普通人能聽懂的歌." 這些優點其實就是拜他的那段沒完整播出, 而且個人經歷少所賜, 沒想到竟被當作比較好的地方. 不過可見有些人對那些從個人背景出發的花招感到厭煩, 既然是好聲音, 那其他的應該都不需要了。

這些個人背景往往成為眾多中國大陸網民人肉搜索的依據, 甚至有人偽裝成參賽者設立微博. 中國好聲音為了解決大家的疑問, 又拿了另一個廠商的錢, 做一個《酷我真聲音》的訪談節目, 由主持人華少或導師楊坤詢問那些爭議學員一些背景問題, 讓他們澄清網民的誤解, 也讓他們有機會問一兩個問題. 這又是中國版The Voice的特色了. 選秀節目做成這樣, 完全就是無聊人太多了. 我強烈認為第二季應該拿掉那些個人故事的部分, 就算網民再針對參賽者的造型做任何評論, 那都是他們做為粉絲的特色(粉絲是很瘋狂的, 有些會恨不得侵入他們喜愛的人家中), 節目單位和參賽者就會少掉很多紛擾. 有則舊聞提到那英等人和節目組意見不同:"我們和節目組商量節目不要脫離軌道,不要老在節目中哭身世,痛說家史。" 既然大家都不喜歡, 那更應該去掉這部分。

中國大陸在節目製作時為參賽者訂的標籤, 有時誇張到讓人覺得很難以忍受. 因為徐海星, 我看了《花兒朵朵》四強的最後演出, 看到他們把黃夕倍稱做"神"或"神婆", 我覺得難受, 雖然她唱得不錯, 但是神不會同意她可以因此離開凡人之軀. 那節目也是驚人的華麗, 可惜她們的歌不若中國好聲音裡的那樣打動我.

除了瞄了其他的大陸選秀節目, 我也看了一下台灣的《超級星光大道》, 這是為了劉悅和平安(當著迷的觀眾真辛苦, 到處看來看去). 《超級星光大道》的音響和場地完全被比下去, 製作水準差太多, 評審也不特別有意思, 於是我又轉台回《中國好聲音》.

從第一集看到最後一集, 我還是最喜歡第一階段的"盲選"部分, 導師都背對參賽者, 完全靠聲音而決定轉身與否, 不被外型或表演等其他因素干擾或迷惑. 因為鄭虹引起的爭議, 我找了她在中國大陸另一個選秀節目《中國達人秀》的影片來看, 然後意外發現黃舒駿和伊能靜也在中國大陸的選秀節目當評審(疑問: 後者很會唱歌嗎?). 黃舒駿在鄭虹唱完後, 很尖銳地針對鄭虹胖胖的體型問了鄭虹差點回答不出來的問題, 雖然黃之後告訴鄭要怎麼回答, 可是這姿態太高, 不讓人欣賞, 所以我完全沒興趣繼續看那節目. 相比之下, 中國好聲音的評審的態度就令人欣賞的多. 第二集裡, 董貞戴帽子又加面紗, 不肯以真面目示人, 後來她說因為有人批評過她的長相, 讓她很受傷. 向來對晚輩很慈愛的劉歡的一番話, 讓董貞最後還是露臉了. 這節目的導師和參賽者的互動, 也是很有意思的, 雖然有時有意外的加碼演出. 這導師組合在我心中立有不敗之地的原因還有一個, 就是有台灣來的庾澄慶, 他似乎跟我一樣, 聽到歌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歌就沒興趣. 如果全是中國大陸導師, 再加上參賽者的一堆"紅歌", 我不會想看的. 不過, 如果有人唱"中華民國頌", 我倒是想聽聽新時代歌者的聲音詮釋.

第一輪的時候有三組台灣參賽者入選, 可惜到第二輪PK時, 全都出局. 我覺得最有機會晉級的張玉霞輸給新疆來的多亮, 雖然我滿喜歡張玉霞的, 但多亮那場的演唱很動人, 那英顯然被打動, 所以選了多亮. 看到第三輪PK時, 評分方式變成導師評分佔一半, 另一半由九十九位媒體代表投票決定. 媒體給徐海星好難看的票數, 我覺得這種計分方式太殘酷了. 媒體代表不見得有好耳朵和好的音樂素養, 他們只是掌握了公器, 說不定那些網上流傳的"黑幕"是某些媒體製造出來的. 讓他們來決定選手去留, 會有太多外在因素干擾. 張玉霞眼睛看不到, 外形也不佳, 會被媒體投票成怎麼樣, 非常難說. 與其讓她承受難堪的結果, 早一點輸給那英偏愛的男學員也不見得是壞事. 而且張玉霞在最後一集提到她就要出專輯了, 也算是不錯的結果, 希望她的專輯在海峽兩岸都能大賣.

然而, 張玉霞敗北回台之後的新聞非常令人納悶. 報導提到:"她日前參加「好聲音」晉級賽時,第一回合預定演唱的「又見炊煙」被改成「傳奇」,第二回合演唱蕭煌奇「你是我的眼」,因連日勞頓影響體力而落敗。" 雖然我希望她晉級, 可是看到這種報導都忍不住要問:"到底事實是什麼?" 看節目的人都知道, 進入導師門下後第一次PK, 不是自選曲, 而是由導師兩兩配對, 共唱一首指定曲, 獲勝的人才有機會唱自選曲. 所以不能說成節目單位故意找碴, 臨時要她換歌. 至於疑似在臉書批評《好聲音》不公平的卓義峰, 我覺得他兩次演出都不特別出眾. 也許失敗的滋味不好受, 可是有時解釋失敗的理由, 不如什麼都不說.

聽完第一輪, 我反覆在電腦上播放的是:徐海星, 李代沫, 張瑋, 鄒宏宇, 張玉霞, 王韻壹, 多亮, 丁少華, 金志文, 鄭虹, 金池, 李行亮等. 第二輪結束, 名單少了一半, 張瑋後來唱的歌, 不再讓我喜歡. 倒是意外發現之前速剪播出的權振東唱得很動人, 他是第一季冠軍梁博的老師. 第二輪以後, 干擾因素越來越多, 導師有時要A學員挑戰不同歌路, B學員卻可以在擅長領域繼續發揮更好, 例如同樣擅長唱英文歌, 劉歡要不知道怎麼唱中文歌的鄭虹唱中文歌(被稱做"中國阿黛爾"的鄭虹因此被淘汰了), 英文發音有點問題的吉克隽逸卻可以一直唱英文歌,到十六強晉級賽時才唱了一首中文歌. 這讓人不解導師的標準, 只能暫時歸做導師的偏心眼.

之後十六強PK到只剩四強, 我最初名單裡的人只剩金志文. 也許本來該多一個金池, 可是庾澄慶低估媒體的影響力, 讓他本來可以晉級的學生金池敗北. 至於最後一集, 就別提了, 中國好聲音為了多賺很多廣告經費, 把這場PK搞得特別長, 中間穿插別的演唱, 頒獎, 致詞等有的沒的, 雖然網路版已經把廣告剪掉, 依舊讓人看得很不耐, 更別說那令人失望的結果. 我不太明白最後一輪投票為何要完全交給大眾? 大眾對音樂的品味可能是很狹窄的, 所以吳莫愁輸給梁博不令人意外, 可是金志文在第一回合就輸掉, 令我很失望, 沒好歌聽了. 最讓人不服的是梁博最後唱的是首紅歌, 也難怪大家都要酸他, 說他爸是梁茶(贊助商是涼茶), 早就內定他是冠軍啦. 到頭來, 選出來的是個《中國聲音》或是《人氣聲音》, 不是一開始讓人高度期待的"好聲音", 失望透頂. 與其如此, 第二季應該改名為《中國聲音》, The voice of China本來就沒有形容詞, 回歸題旨, 就不會讓人有錯誤的期待了. 相較之下, 美國版The Voice在最後一輪仍讓導師保有一半的決定權, 我們起碼可以相信獲勝者應該是好聲音.

之前在一則報導看到中國好聲音付出的權利金和每集的製作費, 不免要吒舌, 好大一筆的開銷! 不過他們生財有道, 廠商冠名費, 廣告費等, 通通都比別人高. 中國真的富裕起來了, 支撐得起這樣的節目. 人多平時沒甚麼了不起, 到了談生意的時候, 人多就代表錢潮. 不知道未來台灣版The Voice播出後, 能否找到願意付出大筆贊助費用的廠商?(基於台灣廣電法規, 廠商無法冠名) 台灣市場小很多, 整個佈局會比中國版受限許多, 希望他們會想出從上游到下游一整套的獲利策略, 不要輸中國好聲音太多.

雖然這節目很好看, 不過幾次在臉書分享都乏人回應, 只有分享張玉霞的歌時有回音. 猜測可能原因是朋友沒點進去看, 不知道有多好看; 更可能的原因是, 大家看到"中國"兩個字就興趣缺缺. 中國和台灣不只是隔了台灣海峽而已, 兩邊的文化差異也是驚人的巨大. 不過為了台灣的未來, 某種程度的區域統合是不可避免的, 在與日本, 中國大陸和菲律賓進行區域統合間, 我想台灣人應該會選中國大陸, 那從流行節目來了解中國大陸的變化, 也是不錯的方式.


相關報導:
揭祕《中國好聲音》聲財之道
選秀13集猛賺10億 《中國好聲音》大拆解

由 Debby 發表於 October 6, 2012 09:24 PM
迴響

格主寫的相當中肯。中國好聲音很好看ㄟ。

人家的硬體和歌手的素質不是台灣這種淺碟型的可比的,更何況還舍得砸錢。我們已經落后人家好多了。如果我們還不愿意接受這個事實并想出對策的話,這個差距只會越來越大。

gonggabear 發表於 October 10, 2012 10:29 AM

LZ费心了,洋洋洒洒写了如此之多,赞一个!
先纠正文中的一个小失误:“ 聽到歌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歌就沒興趣. 如果全是中國大陸導師, 再加上參賽者的一堆"紅歌", 我不會想看的.”
---------
其实,大陆的人反而会比台湾人更厌倦“红歌”,因为我们从小就唱,如果再在选秀节目中看到,就是无比“反胃”。评委也是如此。平安一开始唱了一首《我爱你中国》,虽然不是典型的红歌,但是歌唱祖国仍然让人觉得别扭。所以,尽管他唱得非常好,但只有杨坤一个人转了过来。后来,刘欢特别不解的问:“为什么选这首歌?”可见,平安的音色没问题,质疑的是他的选歌方式。

Eric 發表於 October 20, 2012 06:11 AM

謝謝Eric說明, 我聽到平安唱那首歌就想切掉, 一聽到他老說父執輩是知青, 就覺得此人骨子裡比較傲. 選歌的確是個關鍵啊.

Debby 發表於 October 20, 2012 01:06 PM
發表迴響










請依上圖輸入檢核碼:
記住我的資訊?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