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ober 12, 2009

創傷反應?

今年七月十六日,小J從超市拿到一個免費氣球。我正在忙時,他玩夾在氣球繩子下方的夾子,不小心夾到手,痛到都要哭出來了。從那之後,他三不五時就用右手抓著他的左手掌說:「氣北(氣球),嗚嗚嗚~」意思是說,他被氣球夾到了,好痛!

我趕緊跟他說:「你不是被氣球夾到,是夾子夾到。阿姨給你氣球玩,不是讓你玩夾子,夾子是讓氣球不會飛走的。下次小心點。你痛,我也很難過。媽媽幫你吹吹,吹一吹就不痛了。」然後他就把小手舉到我面前,讓我吹一吹,我再抱抱他安慰一下。然後他就(勉強)覺得好多了。

他這舉動曾經每天都要上演一次,後來越來越少。他有時跟我哭訴,有時跟某人哭訴,某人也跟我一樣,幫小J吹吹手,減輕他心理的疼痛。

根據《改變是大腦的天性》第九章,一歲到一歲半左右,右前腦正在發展並塑造大腦的迴路,使嬰兒可以維持跟人的依附及調節他們的情緒。在兩歲左右,處理情緒的右眼眶皮質系統差不多發展完成,接下來必須強化它。母親在孩子情緒發展和依附的關鍵期,不停地用富有聲調的語言和非語言的手勢教導孩子情緒是什麼。孩子必須在關鍵期和親人互動幾百次,然後逐漸學會瞭解情緒、調節情緒,進而產生社會化連結。(p.312)

我想小J現在在學著瞭解和控制情緒,所以在這階段試著教他同理心。我們不想教他把氣出在別人身上(例如「夾子壞壞」),而且他應該要面對自己的失誤。這些他當然一時之間學不來,總是讓他有個開始,慢慢去練習。

今天是十月十二日,超市的阿姨又給他一個氣球。他因此回家後又跟抓著手我哭訴:「氣北(氣球),嗚嗚嗚~」不過,這次我幫他減輕心理疼痛的過程縮短許多,他也很快就恢復正常。希望小J的「氣球陰影」能夠逐漸淡去,他也慢慢學會有些東西不能玩就是不能玩,大人的制止是有道理的。

由 Debby 發表於 October 12, 2009 10:51 PM
迴響

不想教他把氣出在別人身上(例如「夾子壞壞」。

這真的很重要,許多老一輩的人,很習慣在孩子受傷時,就把責任推給讓他受傷的物品或人身上,例如:桌子害的,打打...等。結果容易養成孩子認知上得誤差,會認為「自己都沒錯,有錯,也是別人害得。」

教育,很重要啊!

桑妮 發表於 October 14, 2009 02:30 PM

就桑妮舉的例子,那就是他們教育的方式啊。教育是把上一代的觀念傳遞給下一代。如果上一代不覺得有錯,已經根深蒂固地認為某種觀念是對的,或認為某種方式可以解決問題,那就是他們會用的方式。

Debby 發表於 October 15, 2009 02:27 PM

說了你會笑


上次我看見一對夫婦蹲在車水馬龍的馬路邊
一邊摟著哭泣的孩子一邊拍打馬路哄孩子

我看了以後不知道該做和感想決定噗哧大笑

 

發表於 January 7, 2010 05:10 PM
發表迴響










請依上圖輸入檢核碼:
記住我的資訊?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