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ober 03, 2008

好用的寶寶手語

songbird_bubbles.jpg今早帶小J去公園玩。快要到遊戲區時,我看到有兩個小男孩在有溜滑梯的遊樂設施上爬來爬去,其中一個跟著媽媽在數數兒。我目測那個小男孩的身高應該沒有小J高,但他的數數兒能力令我吃驚。於是,我後來便問那個媽媽,那兩個是雙胞胎嗎?她笑說不是,一個是她的兒子,另一個是她幫別人看的,兩個都是十五個月大。而那個很會數數兒的泰勒,就是她幫別人看的。

為什麼他們跟小J差不多月齡,可是那個小男生那麼會講話?那個保母說,泰勒的確很不錯,他懂得比他會說的多,他除了會講一些詞,也會用手語表達。她問我有帶小J去上什麼課程嗎?我說沒有。她說她會帶她的小孩去上Mommy and me的課,讓他們也有社交的機會,那大概是他學得較快的原因。不過,我想還是有個體差異吧,因為她兒子就沒那麼會講話。她說泰勒八個月就會走路了,這也很令我吃驚,真的是非常非常早啊,比小J早半年多。

後來我們就聊到寶寶手語(baby signs)。她比了一些給我看,我說有的還挺難的,像是「青蛙」,因為要伸吐舌頭。可是她比的青蛙,則是把手放在頸部的動作。難道美國的寶寶手語有好幾套?她聳肩說,其實無所謂,只要大人和小孩都懂、能夠溝通就可以,所以也可以自創。像泰勒會跟她說"ju",而她會知道那是指"juice"。

下午我帶小J去I家裡玩。I是嫁給美國人的台灣人,年紀比我稍長一點,女兒C則比小J小一點,目前為十三個月。I因為是每週要工作兩天的護士,所以把女兒送去某公司(她先生和某人在同公司工作)的幼稚園(一個月要1300美金),由於C還不會走路,所以待在Infant班。她說C的同學年紀都比C小,但是老師會教手語,所以C除了會叫「爸爸」,還會比一些簡單的手語。我跟I聊天時,C就一度比了「牛奶」的手語,表示她想喝奶。

這讓我發覺,寶寶手語應該是美國人在這個階段會教孩子的一種熱門技能。其實我們之前也誤打誤撞買了Baby signs的教材。那是有回在Babies R Us店裡,某人在圖書區看了一會,然後跟我說,應該買《Baby signs》。他因為看過Tracy Hogg寫的書,讀過有關嬰兒身體語言的部分,而我們那時常苦於不知道小J要什麼,只能抱著哭鬧的孩子東試西試,所以他想,如果我們能解讀嬰兒的身體語言,就不會讓雙方那麼苦惱。我後來上Amazon一看,那個教材的普遍評價很好,有四星半的評價,也沒仔細看那是做什麼的,就買回來了。直到看了DVD,我才發現,原來是教寶寶手語的。

當時小J還非常小,還不到教手語的時候。但那套手語並不難,我看了一遍,就記得幾個。例如「書」,就是把兩個手掌攤開向上併攏,然後做合起來又打開的動作,像是翻頁的樣子。小J很愛書,所以我很早就做這個手語給他看,可是他至今都沒做給我看。

小J會的手語只有兩個,「還要(more)」和「不要」。中文和英文難免有轉譯的落差,「不要」的手語其實本來是指「吃完了(all done)」,可是每逢他不想要的時候,他都比那個手勢。而「還要」有時則跟「要」混在一起。他剛學會這個詞的時候,我帶他去超市,他就跟我比「還要」,我完全不懂他是什麼意思。不過,我後來發現最好不要拘泥於字面的意義。小J有時會一下比「不要」,一下又比「還要」,我們就會搞不清楚他到底要或者不要。後來才慢慢弄懂,原來他是指不要這個,要那個。這兩個詞不只是在餐桌上,就連在公園玩,他坐了鞦韆和溜滑梯之後,也會跟我比「還要」,那我就知道該讓他多玩一下。

寶寶手語真的很好用,它讓不(太)會講話的學步兒能夠表達,減少他們的挫折感。而做為父母的,則能夠清楚孩子的意思。

很多人說,寶寶最快學會的手語是「吃」、「喝」、「牛奶」之類的,可是小J都不會,這大概跟他對食物沒興趣有關。或許我該多教他一點別的詞,說不定哪天,他會突然跟我比很早之前我比給他看過的手語。那我一定會跟聽到他說「不知道」一樣驚訝與高興。

Ps.圖片為「泡泡」的手語。

由 Debby 發表於 October 3, 2008 09:50 PM
迴響
發表迴響










請依上圖輸入檢核碼:
記住我的資訊?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