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才剛讓小J去睡午覺,鄰居的園丁就來了,剪草機嘈雜的聲音因此響徹雲霄。我一聽就暗叫不妙,果然,小J立刻大哭,哭得很悽慘。我通常在他剛躺下去的前半小時不去看他,但在這狀況,我還是得去看他,然後抱起來安慰一下。因為小J非常不喜歡或害怕剪草機的聲音,他就算醒著活動的時候,聽到那聲音,都要跑到我身邊壯膽。
小J一直是個非常敏感的小孩,他屬於Tracy Hogg說的Touchy baby。很多聲音都會讓他從睡眠中驚醒,然後大哭,例如:電話鈴聲、車庫開關聲、剪草機的聲音等。前兩者我們盡力避免,因此把有留言機的電話切到靜音,其餘的電話拔線;如果小J晚點要睡覺,而某人要出門,我們會先把車庫門打開等。可是,除草機的噪音,我們實在無法避免。加州這一帶的房子,院子都很小,再加上西語裔園丁很多,大多數的人不會自己除草,多半請西語裔園丁(我們家的園丁是美國人,他的助手才是西語裔)每週或隔週來一次。每家園丁來的時間又不一樣。所以在小J年紀更小,一天要睡三、四次以上時,我就很頭大,他常會被吵醒,而我得哄他哄半天,才能讓他平靜下來。
不過,跟S的小孩阿D比起來,小J對聲音的反應,不算是最激烈的。因為阿D害怕更多聲音,包括:ABC歌、吸塵器的聲音、火車聲等。他實在滿慘的,因為他們家附近有火車鐵軌,火車每天都會經過多次,他一天因此會被驚嚇很多次。同時,美國有太多玩具都會唱ABC歌,所以每回他一來我們家,我都得把有ABC歌的玩具切換到其他純音樂模式或關掉。阿D生日時,收到一個LeapFrog Alphabet Pal Caterpillar,那是一隻牽著走時會唱ABC歌的塑膠毛毛蟲玩具。就是因為會唱ABC歌,他不喜歡,所以小J生日時,他們就把那隻毛毛蟲轉送給小J。後來阿D來玩時,我記得他在小J的生日會上想玩那隻毛毛蟲,便讓他玩,沒想到,ABC歌一冒出來,他立刻狂哭。
上回去L家,阿D因為好奇,按了客廳的圓錐形吸塵器一下,吸塵器立刻轟隆作響,他隨之大哭。好不容易稍微不哭了,四歲的傑若米跑去又按一下吸塵器,阿D又開始大哭。然後小J就在一旁納悶地看阿D,他不懂比他大幾個月的阿D為何哭成那樣。
我公婆向來主張訓練小孩在有噪音的環境中照樣能睡覺。可是小J對前述的幾種噪音反應激烈,我因此沒試圖「訓練」他。我在大約四個月前才知道有「感覺統合失調(The Sensory Processing Disorder)」這回事,看了一些資料後,我覺得小J可能有觸覺敏感的問題,我不確定他在聽覺方面有沒有問題。若他有聽覺敏感的問題,讓他聽他不喜歡的噪音,甚至強迫他在他不喜歡的聲音中睡覺,就像把有「密室恐懼症(clausterphobia)」的人關到一個黑暗又狹小的儲藏室一樣,只會把他逼瘋,而不會讓他學習克服心理障礙。或許公婆當年訓練某人的方法在某人身上有效,但未必適合小J,即使他們是父子。而且對一歲,甚至更小的孩子來說,他們很難理解那些聲音是怎麼一回事,他們只是覺得討厭、害怕和無法忍受,甚至恨不得離開有噪音怪物的環境。
上回我問醫生,醫生說小J太小了,還不能做感覺統合失調的測試。一般做這類測試的年紀是三歲。所以我只好先買了《Raising a Sensory Smart Child: The Definitive Handbook for Helping Your Child with Sensory Integration Issues》(中文版由新手父母出版《我不是故意的-教養出感覺統合良好的孩子》)和《The Out-of-Sync Child Has Fun, Revised Edition: Activities for Kids with Sensory Processing Disorder》(中文版是久周出版《玩出優秀,玩出健康——115個促進感覺統合的簡單遊戲》)回來看。這兩本書目前在Amazon都有五顆星的評價,前者會針對一些問題,告訴家長怎麼因應,例如孩子怕洗頭時,家長要從哪些步驟進行。我看此書的速度非常慢,但是每次看都覺得很有收穫。後者則是在遊戲中讓孩子克服一些心理障礙,這本書我買早了,因為大部分的遊戲都適合三歲以上的,至少也要兩歲半以上。
現在的育兒環境跟當年我們成長的環境真的非常不同。我們的父母聽都沒聽過「感覺統合失調」這個症狀,而我們得在孩子有成長困難時,從一大堆資料中找到對我們有用的東西來讀。
鄰居的園丁收工了,噪音怪物跟著走了,小J終於睡了,我也可以休息了。
腦神經科學浩瀚無垠,我們對自己這顆項上人頭的認識大概只能算是嬰兒期吧。自閉症、過動兒應該都算是此類病症的一種,過度放電,對微小刺激反常的大量放電都是肇因。有些自閉症兒童可以帶著耳機聽吵死人的搖滾樂,卻不能忍受拿下耳機後,隔壁一顆乒乓球掉在地上彈跳的聲音。其實自我封閉是結果,因為開放自我就得忍受湧進腦內無法處理的各種刺激,那樣太痛苦了,還不如關閉。
我很慶幸生在醫學昌明的時代,對很多腦部病症,天生外觀的缺陷,大眾已普遍有了接受、體諒、互助的共識。早個五十年,被認定是神經病、怪胎,而不敢帶出門一起享受陽光的不幸生命實在太多了。
由 阿威 發表於 October 1, 2008 06:20 PM我忘了在哪聽到,大概是生產前的課程吧。有人說這近一、二十年醫學發達,對胎兒和嬰兒的瞭解比過往多許多,於是揭開許多神秘的黑箱。
我很感激這些研究,同樣是新手父母,只要透過適當的書籍資料和諮詢,我們會比我們的父母對子女瞭解得更多。有些天生的問題只要在適當的時候接受醫療診治,也可以改善很多,而不至於影響一生。
不過,東西方看待有問題的孩子,態度不太一樣。佛教徒可能會認為那是前世的業障造成,基督教徒則會認為那是上天的賜予,要全力幫助孩子,而父母在幫助孩子的過程中,會有所得。所以我會傾向用西方的態度來看待這問題,會讓人用比較樂觀的態度面對,不需要自我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