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ober 20, 2004

從一種離散探究另一種離散——《佛洛伊德與非歐裔》

《佛洛伊德與非歐裔》是薩依德於去年九月過世後,第二本他的著作中譯本,前一本是立緒出版的《文化與抵抗》,嚴格說來是他的對談錄。 這本書其實是佛洛伊德《摩西與一神教》的進階閱讀,為薩依德談論該書的作品,因此不適合立刻跳進來閱讀,否則會喪失脈絡。說巧也真是巧,《摩西與一神教》剛好在今年四月底由臉譜出版,若此書沒出版,《佛洛伊德與非歐裔》打的就是全然的薩依德牌,這並不是好事。

之所以說只讀《佛洛伊德與非歐裔》而不讀《摩西與一神教》,或者沒有《摩西與一神教》中譯本就出《佛洛伊德與非歐裔》不是好事,除了這兩書絕對相關外,在 於薩依德用他相當獨特的觀點解析《摩西與一神教》。不讀《摩西與一神教》,不會知道薩依德的功力,他看到的東西,絕非你我可以讀出。另外,就一種負責任的 學術\閱讀態度,本來就應該先知道最原始的文本,再進行文本再現的考究。更何況,《佛洛伊德與非歐裔》至少戴了三種眼鏡(稍後再談)去看《摩西與一神 教》,若沒用肉眼看過《摩西與一神教》,怎知其中差別?《佛洛伊德與非歐裔》也不是一本容易閱讀的書,至少要有碩士程度以上,才比較容易理解薩依德所談內 容,畢竟這是一篇根基相當深厚的學術著作,除了佛洛伊德,至少還得讀過法農、康拉德、奈波爾、薩利赫和《舊約》、《新約》等等。

為何要挑選這些人來談論?評論時不免指出其缺點,薩依德必定遭受許多誤解:「我常被詮釋成回溯地攻擊偉大作家與思想家(p.33)」,他指出:「我一直試 圖理解我所仰慕的過去人物,並且同時指出,就他們對其他文化與人們的觀點來說,他們受制於自己的文化片刻。我所想要表達的特定觀點在於:絕對有必要閱讀他 們、他們對當代非歐與非西方讀者而言,有其內在價值……」接下來,我們以讀者之姿,得以窺見薩依德如何位於他的讀者地位:我的方法是儘可能地將他們置於脈 絡中看待,但是——因為他們是出色作家與思想家,其作品基於這些作家本身都無法意識到的發展而能促成他種、另類的作品與閱讀——我以對位方式看待他們,這 些人物的作品以無從預見的方式行旅穿過時間、文化與意識型態疆界,偕同後代歷史與後續藝術,而成為嶄新組合的一部份。(p.34)」薩依德在這裡指出人之 有限,無從逃脫其生存的脈絡,但那些人終究是出色的作家,他以閱讀與評論,甚至超越文本的方式,向他們致敬。當然,薩依德可以同等方式啟發我們。只有優秀 的作家、思想家和作品值得認真與嚴格以待。

薩依德在解讀過程中,多次向佛洛伊德致敬,好比「佛洛伊德是心智探險家,但從哲學角度而言,他同時也是一位對慣常或既定疆域、譜系的翻轉者及重劃者。所以 他特別適於在不同脈絡下被重讀…(p.38)」至於他挑選《摩西與一神教》做為文本的原因,一直用極其隱約的方式留伏筆:「《摩西》似乎是佛洛伊德為自己 所譜。(p.40)」、「有關流放與歸屬兩難的定位,在於有一個元素不斷糾纏不清……這個元素就是佛洛伊德在《摩西與一神教》一直拖到最後才處理的議題: 非猶太人。(p.52)」等。

在這過程中,薩依德一如往常地間接論述中東問題:「以色列將自身定義成猶太人所有、所享的國家,所以它允許猶太人專有的排他性移民權及土地擁有權…… (p.58)」他還談論了一段非常適合兩岸各自思考的問題:「對以色列人來說,考古學用以佐證位於以色列的猶太身份,並合理化特定的殖民屯墾;對巴勒斯坦 人來說,考古學必須被挑戰,才能使那些『事實』還有那些賦予其科學血統證明的實際做為,能接受其他歷史與眾聲的存在。(p.65)」他說的是,即使像考古 學這種強調所謂「科學」的學問,都免不了受政治正確影響。我讀了不免感嘆,哪裡都一樣,不只是台灣或以色列而已。

薩依德考究佛洛伊德《摩西與一神教》的用意在最後才現身而出:「我覺得緊扣人心的是,佛洛伊德似乎特別努力:絕不忽略或是輕視摩西是非歐裔的這個事實。 (p.66)」、「如同伊徹的精彩描繪,佛洛伊德同他自身社群的崎嶇關係,屬於其觀念叢結的一部份。(p.68)」、「身份無法僅就其本身來進行透徹思考 或通透工作;如果沒有抑制不了的根本起源斷裂或瑕疵。它就不可能建構或甚至想像自身……(p.70)」薩依德說的是,摩西以埃及人身份,帶領猶太人出走埃 及,終至於建國。佛洛伊德之所以用力探究摩西的身份,在於他也是一個猶太人,而且是一個與傳統猶太人疏離的猶太人(參考p.87),佛洛伊德和他論述的摩 西恰好符合薩依德長久以來論述的離散(Diaspora)、流放等主題,而這離散,與他們的族群、個人命運皆有所關。再者,佛洛伊德雖是猶太人,卻不太支 持以色列建國,對身為巴勒斯坦人的薩依德來說,這可要好好探究,這裡面讓他看到一些可以超越現實(民族主義)的可能。

精神分析學者蘿絲在文後探究佛洛伊德和薩依德,指出薩依德的探討方式有如班雅明所說的「攫取在危險片刻閃現的記憶」。之後譯者就班雅明的觀點,又再進一步大為抒發。

看到譯者是外文系教授時,原本還充滿期待,希望這本書譯文精確,同時文句優美。沒有和原文對照,前者不確定,但後者就沒達到我的期盼,有太多的句子詰屈聱 牙,而且沒有用標點切斷,好多次我得重讀同一個句子,才能知道那句為何,至於內容的理解,是另一回事。有些地方譯者好似堆砌文字,弄了非常陌生的詞語出 來,好比我一直不明白譯文中的「躁逸」到底從哪個字翻成、指涉什麼。更沒想到的,莫過於〈譯後記〉是有史以來我見過最長的篇幅!多達34頁,約佔全書 1/4。這跟其他〈譯後記〉非常不同的是,分明就是一篇學術論文,文句跟翻譯一樣難懂,明明是用中文寫作,卻還用一堆破折號,宛如寫英文的子句。還有一些 錯誤:「憂鬱之星座,土星……(p.130)」,土星是「行星」,不是「星座」,他要談論的應該是「星座學裡代表憂鬱的土星」。這些部分編輯沒校出來,更 沒去通順文句,有欠專業。

由於本書的奇特結構安排,這本書讓人讀到薩依德如何看《摩西與一神教》、蘿絲如何看薩依德談《摩西與一神教》,還有譯者如何談前二者。所以讀者從頭 讀到尾,至少戴了三副眼鏡,這是非得先讀《摩西與一神教》,再讀此書的重要原因,否則就被這些人拉著走了,連個自己的閱讀根基都沒有。

與本書內容無關緊要的,是這書外觀是行人出版社的出版品裡稍微像樣的。上一本《啥都瞭了》簡直像民國七十幾年產生的印刷品,光看外表就不想看內容了,更別談裡面還有不小篇幅完全沒標點。


佛洛伊德與非歐裔

作者:愛德華‧薩依德/著
出版社:行人出版社
初版日期:2004 年 09 月 15 日


摩西與一神教 Moses and Monotheism

作者:佛洛伊德/著
譯者:張敦福
出版社:臉譜
初版日期:2004 年 04 月 24 日

 

由 Debby 發表於 October 20, 2004 04:56 AM | 引用
迴響


沒錯,翻譯真的很糟,除了不通順外,一些專有名詞也很有問題。

上個月花一、兩個小時看完(沒辦法,時間緊迫),心裡不停暗罵翻譯:原文不是英文嗎,怎麼還會翻成這樣,奇怪。開始懷疑行人的翻譯品質。

發表於 October 23, 2004 06:47 PM


除了《摩西與一神教》,《圖騰與禁忌》也是必讀的,都有關於摩西身份的分析,而且才能理解薩伊德談佛洛伊德早期、晚期風格的意義。

發表於 October 23, 2004 06:53 PM


「學者」身份,絕對不是翻譯品質的保證啊。

Debby 發表於 October 23, 2004 06:59 PM
發表迴響










請依上圖輸入檢核碼:
記住我的資訊?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