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gust 09, 2004

羅馬復活記(七)義大利名牌很便宜?

又是仿冒包包辦公室的大姐頭在我去義大利前,跟旅行團去東歐玩一趟。我回來後,她第一個問題就是:「聽說義大利的東西很便宜?」我沒立即回答,反問她:「是貴婦人跟妳說的?」她說是她們團裡的年輕女生說的。照我推測,認為義大利東西便宜的可能,大概是:一、她們是義大利里拉時代去的,那時台幣還算強勢,要買一般台灣人熟悉的班尼頓、Sisley等幾個在義大利算平價級牌子的服飾,當然算便宜。折扣季的價格和台灣原價相比,大概只要1/3吧。二、在夏天的季末折扣時去。她們只買衣服、藥房產品等,而且去的地方有限。不然,誰會說義大利的物價便宜?如果東歐的服飾不便宜,義大利的只有價格更高,沒有更低的道理。開玩笑,一流的名牌一票都出自義大利設計師之手的呀。更何況,義大利是G8國家之一,消費再低,還是比世界上絕大數國家要高。除非,是去名牌outlet,那就難說了。Outlet價格也不該算在義大利物價頭上,畢竟那是整個流行工業的汰舊換新所經歷的價格轉換,就像手機、電腦在出新款之後,舊款價格就只能直直落,而與民生物價無關。

趙薇(不是小燕子趙薇)和張國立一起出《兩個人的義大利》後,還是會去義大利。她說每次去都會做紀錄,但是不準,沒辦法做之後的參考,因為每年物價調升太快,尤其是改用歐元後。我只能猛點頭,的確。她說好比咖啡,小社區的不到一歐元,觀光區就要一歐元以上。如果只要一歐元,也算便宜,我在羅馬西斯汀教堂對面的複和式飲食店叫了杯非常普通的拿鐵,索價四歐元。這價錢差不多是不到一百七十台幣,稍比台灣的星巴克貴一點,但在義大利已經是很貴的價格,超過平均價格了,畢竟喝咖啡是她們日常生活所需。(回到台北後,好一陣子都不想點咖啡。因為即使打著「義式咖啡」的名號,咖啡因總覺得比我在義大利喝到的要高許多,味道差,偏偏價格貴。簡直就是昂貴的劣質品。從法國玩回來的S.T.也這麼感嘆著。)

羅馬競技場附近的仿名牌包包小攤四月不是折扣季,所有東西都是原價。更何況,今年台幣居弱勢,歐元相對走強,沒什麼東西對我們來說是便宜的。連礦泉水都比台灣貴不少。唯一一次買到比較便宜的價格,是在飯店附近的小雜貨店,大瓶礦泉水是一歐元,之後即使不是觀光區,看到的價格往往都是1.5歐元、2歐元以上。500C.C.的保特瓶裝桃子茶就要1.5歐元。這雖都是小錢,可沒人願意花比台灣還要貴二到三倍的生活支出。

雖然許多台灣人說到要去義大利,都會說要買哪些名牌。可當地用名牌的風氣絕對不像台灣、日本這麼誇張。就好比西班牙廣場附近的Camper店來說,我多次經過,大部分只看到當地人逛逛而已,反倒是日本人會提袋出來。一般價格是一百歐元,也就是約台幣四千多一點。弟弟聽到後,說,還是比台灣便宜一千以上(來不及了,我已經回來了)。在店裡看了一下,一點也不覺得好看,更別說想買了。而且,當地人就算是穿名牌,也很少把牌子秀出來,在羅馬幾天很少看到有人拿LV、Prada或Gucci包,反而是台北東區街頭到處可見(仿品、真品皆有)。難怪那些特意把牌子秀出來的設計,往往是為了東方人的需要。

E說要幫朋友買Prada包,她不會說英文,我們只好陪著。在三層樓的Prada店裡晃來晃去,小姐都和顏悅色地問妳有沒什麼需要,不像以前台灣的名牌店員常有晚娘臉孔,不然就是從顧客的穿著打扮決定是否討好或不理,用大小眼看人(最近幾年應該稍微改善,因為不景氣,一個顧客可能是一筆交易,而且有些人荷包有錢,外表未必顯現出來)。等黑人店員拿新貨來的時候,E哇啦哇啦地說她以前都是穿miu miu的,如果這個(台幣三萬多)包朋友不要,她也可以用,然後開始說也很欣賞Prada的款式之類的。這是典型台灣人用名牌的表現:喜歡炫耀。什麼時候這些人才能學著不用那麼暴發戶的心態去看待名牌呢?穿、用名牌之餘,也培養一下內涵和氣質吧。

前不久有篇報導提及,台灣有群真正大手筆的貴婦人去歐洲買珠寶。這些人的特色是十分低調,從外表看不出她們的「實力」,她們不參加什麼名牌Party,不讓媒體報導她們有什麼高價值的東西,更不希望別人知道她們是誰。如同章詒和在《最後的貴族》提到康同璧母女這「最後的貴族」:「與康同璧母女幾年的交往,使我認識到貴族紳士和物質金錢的雙重關係。一方面,他(她)們身居於上層社會,必須手中有錢,以維持高貴的生活;但另一方面,但凡一個真正的貴族紳士,又都看不起錢,並不把物質的東西看得很重」。喜歡炫耀名牌的,反而是用盡法子才能用名牌的人。如果真有能力隨手用名牌,根本就不會把這些當一回事。

我比較頭痛的,是痞子弟要我幫他買衣服什麼的,只給我台幣四千的預算。到了當地之後,我老是望著價格牌想笑,四千元能買什麼?最後只好幫他在翡冷翠的百貨公司買DIESEL的T-shirt了事(心裡不免覺得他太虛榮。窮大學生要量力而為,不需要穿那麼貴)。他很想要ENERGIE的衣服,但我只在被包著的米蘭大教堂看板上,看到該牌廣告。Miss Sixty專賣店在米蘭看過一次。或許羅馬西班牙廣場附近也有這幾個牌子的專賣店,所幸我們總是忙著在其它地方看來逛去,沒太多時間逛街戕害自己的荷包。這些牌子的衣服約莫台幣近兩千到五千多之譜,但到台灣,價格通通翻漲。上次在中興百貨翻開一條Miss Sixty牛仔褲吊牌竟要台幣七千多,儼然有身價的名牌,難怪只聽說那些高收入者,如張惠妹等,可以在這些店裡買得不亦樂乎。也難怪我當時看到在試穿的是一個中年婦女,因為這個義大利辣妹牌的價格讓不少台灣年輕女孩可能要省吃儉用或打工好多天(或刷現金卡),才買得下手。(那些位於金字塔頂端的人,不在此討論之列。)

我不認同許多台灣人的價值標準,以為義大利的名牌在當地「很便宜」。那個價格落差是代理商和關稅的問題,而不是真正的「便宜」(絕對的/便宜/)。歐洲人拿某幾個台灣人嚷嚷上口的名牌包的比例並不像台灣人高(儘管這裡頭包含大量假貨),如果買名牌那麼容易,那就不至於出現大量賣仿冒品的黑人小販,到處喊著:「半價!半價!」顯然是那個價差可以吸引人,即使半價還是挺貴的,小販絕對有利可圖。連著兩三天在西班牙廣場觀察逛街的人潮,真正提著名牌紙袋的人沒幾個,那少數的幾個還被有東方臉孔的觀光客佔去幾個名額。我想,對義大利人來說,買或用名牌,依舊代表某種身份,不到某種身份,是不會輕易超越自己的荷包界限,負債用買不起的超級名牌的。用超級名牌的義大利人,身價門檻絕對比為買名牌而到處比價比半天才下手的台灣人高多了。許多台灣人(或只有台北人?)在港媒帶頭耳濡目染下,就比較不安於本分了。(當然港媒可以說是台灣人\台北人之所以容易被這些操作吸引,是這些台灣人本身的問題。)這或可說明,許多一身名牌的人,名下的資產可能不若穿戴十分普通的人。

逛名店的好處,是可以看看這些店怎麼擺櫥窗,沒有兩家(相同牌子的)名店擺設是一樣的。名店的櫥窗才是真正吸引我的地方,光看她們怎麼陳設,就足以讓人眼花撩亂,看都看不完。在西班牙台階附近的Christian Dior櫥窗前一站,看到大剌剌的「Hardcore」包時,「哇!」一聲,就說不出話來。O接著看到,笑了出來。真是愛搞怪啊!不知道有什麼名媛淑女會拿那種Hardcore包,屆時會不會引來異樣的眼光呢?在翡冷翠同樣看Dior的櫥窗,沒看到Hardcore包,倒是回台北後,在水果日報看到介紹,但那幾個英文字並不明顯。差點忘了提,這些名店街上,一到假日,就有大量的小販,甚至有華人擺攤寫中國字賺錢,看到他們,讓我發覺這是一個貧富差距甚大的國家,好似兩個世界,怎麼也不會奢望用買個名牌包來「想像」改變自己的資本主義階層。

PS. 圖片為黑人小販陳售仿冒名牌的路邊攤。

由 Debby 發表於 August 9, 2004 04:43 PM
迴響
發表迴響










請依上圖輸入檢核碼:
記住我的資訊?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