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e 05, 2004

找到幸福的方法—《傻瓜的幸福與智慧》和《幸福的理由》

小時候,看《小故事大啟示》和《伊索寓言》,除了看故事,也會看後面的寓意說明,剛開始不太能準確抓到中心主旨,看多就明白了。長大之後,或許還是會需要類似的讀物,引領我們解讀這個世界、理解人生,這幾天看完《傻瓜的幸福與智慧》和《幸福的理由》,正是給成人看的寓言故事。

尤杜洛斯基在《傻瓜的幸福與智慧》說故事的方式和內容,常讓我想起奧修,充滿出乎意料的情節和啟示,而且裡面同樣常出現蘇菲教、印度教和佛教,比較特別的,大概是有一些中國人的故事,只是我很難認出它們的原型是哪些故事。不過,明白了故事就會歡喜。那種歡喜是經由瞭解,而回到自己內心的歡喜。「由於我在童年時代沒有得到必要的愛與關注,便時時刻刻想從他人身上找到這份感覺,也因此成天想吸引人的目光要不就是傷害人。然而當我傷人之際,卻也有不少受虐狂圍繞在我身邊,享受著我的憤怒與怨恨。(p.11)」如果一個人可以寫出這麼一段,他勢必已經走出來了。在我讀這些哲理書時,往往會驚嘆,噯,說得真好,人間事就是這麼一回事啊,即使說出來好像很簡單,體察卻不是那麼容易的,更何況是發覺自己的問題。

《傻瓜的幸福與智慧》呈現的方式很像伊索寓言,一則故事後,必有一則說理。不過,對我來說,這本書比當年看伊索寓言時,感受到的豐富許多。或許是尤杜洛斯基的故事,或許是我這些年的經歷,使得我的人生不復童年的輕盈自在。有些短短的話,就足以讓我反芻良久:「有些真理其實是已經沒有鴨肉的湯汁(p.93)」、「許多情況下,最好是以『噗嘶』來回答,要模稜兩可,不要讓理智封閉了自己『(p.123)』、「他教導你的時候,你吸收他的學問,就等於在磨亮你的牆面(p.198)」。

尤杜洛斯基還有一個很像奧修的地方,這本書集合各種宗教的故事,他在最後也表示希望猶太人、基督徒和回教徒有天能夠懂得分享,和樂相處。而奧修的學說同樣也是集合各種宗教的。

* * *

看到《幸福的理由》書封時,馬上認出那個譯者是前不久讓我很喜歡的《春去春又來》譯者,這本當然原是韓文書。這點讓我難免有點既喜又憂。從年初在台北國際書展看到韓國的書製作程度超過台灣不少,除了希望台灣出版商引進更多韓版書,讓台灣人見識一下我們曾以為比不過台灣的韓國,連出版都可能比我們強,另一方面也希望台灣出版社多多加油,儘管已經有少數出版人先一步覺知這件事,並著手進行。憂的,則是不知這樣的東西能否讓台灣人喜愛或警覺。

這本出自韓國暢銷作家鄭浩承的書,跟台灣暢銷作家吳若權、吳淡如之流非常不同,即使談的是類似的東西,和去年開始從電視動畫而紅起來的《蜜蜜甜心派》一樣都走溫馨小故事路線。他雖寫充滿寓意的故事,但不是用雙吳那種俗濫的寫法,而用一種淡雅的寫法,以擬人方式寫器物或動植物,談的都是人世間的感情,有種溫暖的味道。每則故事最後未必那麼明顯地說明意旨,有時說的只是相當簡單的一些道理,回歸很基本的人性。好比:「你傷害別人的就是你所受的傷。你既是刀,同時也是傷痕。(p.100)」、「我終於領悟到生命中必須要有死亡,因為有了死亡,生命才更燦爛…(p.154)」、「在這世上,無論是誰都應該守在自己的位子,才能展開獨特的生命啊!(p.177)」其中倡導扮演好自己角色,不要好高騖遠或妄自菲薄的,就有好幾篇。我最喜歡的,該是140頁的〈自殺巖〉。

《傻瓜的幸福與智慧》和《幸福的理由》繪圖者都是韓國人,可能都是從韓國買版權的吧。前者的圖會讓我想到小時候看的《伊索寓言》,後者的畫風和製版方式讓我再度想起《春去春又來》,看起來很舒服,書名和文字內容都好,自用送人兩相宜。

傻瓜的幸福與智慧:從東方的故事說起,看世界的另一種方式
La Sagesse des Contes

作者:尤杜洛斯基/著
譯者:顏湘如
出版社:大塊文化
初版日期:2004 年 01 月 25 日


幸福的理由
A Train

作者:鄭浩承/著
出版社:木馬文化
初版日期:2004 年 06 月 01 日

由 Debby 發表於 June 5, 2004 01:49 PM | 引用
迴響
發表迴響










請依上圖輸入檢核碼:
記住我的資訊?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