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h 25, 2003

The Moment —— It’s for women

那些參加奧斯卡頒獎典禮的明星說,這是個奇怪的時刻,在戰火在地球的另一處蔓延時,他們卻在得獎的光榮與喜悅中。因為《神隱少女》得獎的宮崎駿因此說他無法享受勝利的喜悅。

那種感覺的確很怪。在一個頻道看到有人因得獎而欣喜,而沒得獎而失落,然而他們都穿著華服,晚點還有Party。在另一個頻道,卻看到一個英國記者喪生在戰火下的消息。

在奧斯卡頒獎典禮裡面,我最喜歡的,該是頒發最佳女主角前,那一系列幾十年歷屆最佳女主角的群像吧。雖然奧斯卡呈現的是相當主流的媒體意識,但那串畫面仍讓我看到各種不同的女性面貌。獲獎的是妮可基嫚,讓我想起許多往事。

不像凱薩琳麗塔瓊斯那樣幸運,不但丈夫是影帝,自己也在懷孕時得獎,婚姻對凱薩琳麗塔瓊斯只有加值,沒有負分。然而,對妮可基嫚來說,卻不是這樣。許多年前,當妮可基嫚還和湯姆克魯斯在一起時,總被人說是花瓶,認為她高攀了。眾人對她們的婚姻始終採取不信任的態度,她三不五時就要澄清湯姆克魯斯不是gay,在電影事業上,雖也有一些斬獲,卻總被認為是在老公的庇護和陰影下。任何一個有才華的人,在這種狀況下,大概都很難熬吧。婚變後,妮可基嫚走過憂鬱症,開始在影壇大放光芒,破除之前的「花瓶」傳聞,這次的得獎,更向世人證明她自己的能力。而她自己更說,因為之前的婚姻失敗,所以她更懂得如何詮釋「時時刻刻」中的作家吳爾芙。若是過去,她必會在台上感謝自己的丈夫,如同其他的得獎者,然而,此刻,她感謝了母親和女兒,說她一直希望母親以她為榮,讓人動容。

妮可基嫚的喜極而泣,也是想到自己一路走來的辛酸吧。然而,跟一些人相比,她又幸運許多。

在看到英國記者喪生在美伊戰爭的戰火下時,我想到了電影《因為你愛過我(Up close & Personal)》。勞勃瑞福飾演的電視記者,為了讓同為電視記者的愛妻(蜜雪兒菲佛飾演)專心發展蒸蒸日上的事業,於是到了戰亂的中南美採訪,最後卻喪生於該地,讓愛妻傷痛欲絕。

這部電影似乎還遠了些,畢竟是遙遠的太平洋另一端發生的故事。我很快又想到94年在俄羅斯空難中喪生的兩名中國時報記者。和《Up Close & Personal》中的蜜雪兒菲佛不同,蜜雪兒菲佛之後在表揚勞勃瑞福的紀念會上雖然依舊哀痛萬分,但知道自己的丈夫仍深愛著她,所以當初才會不想成為她事業的絆腳石,選擇出國採訪。但那兩名中時記者中,有位是已婚。他的妻子在他死後,才赫然發覺自己的丈夫有外遇,那種感覺,該是常人難以想像地痛苦吧,千萬人難有一人有此心理上的劇烈煎熬。一般人在得知另一半不忠後,可能大吵一架,可能一言不發憤而離去,可能咒罵對方。然而,屍骸在西伯利亞零落難全,魂魄難歸的狀況下,他的遺孀連要找鬼魂說明白都不可能,而且必須辦一切的後事。好幾年後,我才在報上讀到她漸漸走出那段傷痛的心路歷程。她經過許久,發覺他的死亡,也是她的解脫,因為他不存在人世,也就是對她不忠的結束。

看到妮可基嫚或那位記者遺孀的經歷,不禁讓我想到「當上帝為妳關了一扇窗,也將為妳開啟一扇門」那句話。沒有人會知道那扇窗何時關閉,也不會有人知道那扇門何時開啟。但當我們有機會擁有一扇窗或一扇門時,應盡情瀏覽窗外的景致,享受窗外徐徐吹來的微風吧。下一次,看到的景致,就再也不會相同了。而她們的經歷,也說明了世界女性的面貌正在改變,女性不再把婚姻當作生命中首要之事。女性會學著明白,要先懂得愛自己,才能愛別人。在一段不如意、奉獻過多卻無回報的關係裡,有時只能離去,以找到自己的真貌。而認為男女本當不平等的男性,也將會從女性的變化中得到教訓,太過自我的男性,給別人苦頭吃,最終也會反彈到自己身上吧。如果可以,別再問那些適婚女性有男友沒、結婚沒,問問她們對自己人生的期許或者抱負,妳會發現,這世界已經有了許多的變化。

由 Debby 發表於 March 25, 2003 06:15 PM | 引用
迴響
發表迴響










請依上圖輸入檢核碼:
記住我的資訊?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