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ember 16, 2002

女影——動詞變位

一開始就看到兩個年輕情侶潛入夜間無人的公車歡愛,怎有人會想到這是一部如此沈重,哀痛大環境給人難以言說的桎梏的片子?

一九八九年的天安門學運,是中國大陸自從共產黨執政以來,最大規模的反抗運動。這次的挫敗,造成有識之士的批判意識遭打壓,知識青年集體對抗執政當局的氛圍瓦解,學運遭到打壓、噤聲後,自主精神不在,在人類歷史上造成損失難以預計。年僅三十二歲的(女)導演唐曉光刻意避免交代這一段歷程,只在片頭以文字交代一九八九年北京的冬天特別寒冷……那冷,不單是氣候上的,更多的,來自心底。氣候上的冷,可以靠衣物等來保暖;心底的冷,難以解決……

剛從北京一所大學畢業的郭松,在巷弄裡租房子和念法文系的女友曉青同居。兩人初同居,因此十分甜蜜,即使屋子漏水,也不在乎。

片名「動詞變位(Conjugation)」一詞,指的就是法文的時態變化。其中有一幕就是曉青把許多利貼貼在天花板上,背法文的動詞變化,看來雖有趣,但只有學過法文等繁複語文的人知道箇中滋味。而郭松和曉青的感情,以及他們所處的環境,隨著時間也歷經了不少變化。而這部片,沒有演出的,甚至比演出的更重要。

郭松那夥死黨兄弟中,始終談論的「腳趾」,彷彿精神領袖般,引導著他們這些在夏天曾走上大街遊行的兄弟,從此生命進入另一個階段。曾經有過的運動熱情,在遭到打壓後,各人尋求各自的路。原本想當青年科學家的郭松,在小工廠悶著,並在巷子裡非法租屋而居。年輕的老師不再執鞭,書也不看了,只想做生意、賺大錢,但生意總是失敗。有辦法的領到美國大學全額獎學金的小四,由家裡幫忙籌錢,所謂的「培養費」,以逃避分配到的醬油廠工作,以及這個國家,但心裡對父母愧疚無比,卻不得不走,甚至可能再也不回來。當被同伴問這個曾經才氣洋溢的青年最近是否還寫詩,他說昨天寫了兩句,在眾人面前站起念出來的,赫然是「臭雞巴小四,你想幹嘛?」然後在眾人錯愕中頹然坐下。觀眾不禁笑出聲,片裡卻無比沈重。這該是六四後,那些青年領袖的部分寫照,有能力的就出國,好比王丹、封從德、柴玲、吾爾開希;出不去的,就只能各覓各人的活路,甚至像腳趾般,宛如泡沫,從人間蒸發。

而由他們言談一點一滴建構出來的「腳趾」,形影模糊,但可知他應是其中最傑出的人物。「腳趾」的名字、家世等,從片中難以獲知真正資料,但可以肯定他是這幾個人中最獲愛戴的人。曉青和郭松在夜間無人的公車上完事後,說她想到腳趾。她什麼都沒說,但配樂尖銳異常,彷彿什麼事發生了,但到最尖銳處,又軋然而指,有些驚聳的氣氛,好似有事埋伏著、等待著出現。有人要給腳趾的一封信,裝了一疊詩,郭松從放棄教職的朋友處取得,總趁曉青入睡後,在夜裡讀著。那些詩意境荒涼,好比「遠方除了遙遠一無所有……更遠的地方,更加孤獨」。這其實是中國異議詩人海子的詩,他的詩也曾被查禁,但就像所有的禁忌,總有人企圖打破(好比台灣禁書年代,美麗島及李敖等的書被禁,但依舊有人偷偷取得),因此也曾頗為風行。而〈日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遠方〉等詩的運用,除了本身的隱喻,在片中製造一個更大的對比及隱喻。這部片其實就像一首詩,充滿記號,但不露痕跡地表達其批判意識。唯海子的詩過於激情強烈,引用太多,有些破壞這部片原本塑造的節制、隱喻美學。

在曉青為了生計去郭松的朋友店裡當女侍後,那個不再懷有理想的生意人問曉青,今年(1989年)是法國大革命200週年,法國有沒招待念法文的學生去參訪?而曉青興趣缺缺。導演隱含的意義是,當法國都已經紀念200週年的大革命了,中國的六四學運卻遭到鎮壓。遠方(作為革命意識發源地的法國)不再值得期待,即使到了法國,也未必能獲得原本希冀的東西,因此「遠方除了遙遠一無所有」。被許多人認為浪漫的法文或法國,在這裡,再也浪漫不起來。

郭松和曉青喪失曾在夏天(六四)綻放的理想與熱情後,最大的反叛,也只剩下警察查戶口時,躲去沒人的公車上歡愛,以及郭松夥同死黨從沒人的學校宿舍搬走床墊(即使不是曉青想要的席夢思床墊),讓曉青被他壓在床板上時,背後不再一片紅腫。除此之外,別無其他。他們不想成為這個共產階級專政機器的小螺絲,也喪失了各人原有的理想及目標,逐漸沈淪,把生命投擲在生活的庸庸碌碌旋轉中。不想在工廠跳亞運幼稚的大會操的郭松去擺地攤,最後一無所獲。曉青心思則逐漸離開學業,曾經熾烈地跟郭松說「你不可以不愛我,我會死的」,到後來也開始因為郭松的態度冷淡而冷漠,甚至賣春。他們曾有的熱烈情愛,到後來逐漸淡去,變成同床異夢,即使相對也面無表情。

這部片凌虐許多有關飲食及飲食男女原本所需的有關性愛片段。「吃」、「性」該是人的最基本需求,但當生命凋零時,這些還能給人歡愉嗎?於是曉青在咖啡館裡講起那個關於火鍋肉片的故事。女人殺了丈夫,將肉置於泡菜缸,唯一知情的,只有三四歲的啞巴兒子。她總跟村裡的人說丈夫失蹤了,說到自己也相信這個事實。多年後,丈夫的妹妹來訪,問起哥哥的下落,女人的啞巴兒子出聲了,問道「爸爸的肉可以吃了嗎?」客人聽了面面相覷,再也喝不下咖啡。這段隱喻中國以國家機器遂行暴力與掩蓋事實的故事切進郭松正在大力刨肉片的片段,令人食慾全無。郭松和曉青剛開始一度在床上相擁談到在這時節想要什麼,他說想吃火鍋,想吃羊肉、白菜……但一旦他和哥兒們真正吃火鍋時,眾人都各懷心事,想起了那個不在的腳趾。對話總是沈重,吃到後來甚至嘔吐,彷彿要把這個國家強迫餵給他們的一元思想全吐出來。而那些一元專制思想,不斷從收音機流洩出來,呈現相當諷刺的氣氛。是的,中國共產黨一黨專政勝利了,但那絕非人民的勝利,也早已脫離當初社會主義的理想,遑論政治宣傳所說的會順著社會主義道路走下去的謊言。這部份頗有歐威爾《一九八四》的味道。

曾經是運動重地的天安門廣場,被安排在曉青墮胎後,兩人坐車時經過。頓時配樂全無,闃靜無聲,令人想起「蒙上眼睛,就以為看不到;摀上耳朵,就以為聽不到」的那首歌。而墮胎,更是比喻天安門事件,活生生地把孕育中的青年理想剷除。唐曉白在片中沒有觸碰禁忌,沒批評當局,但手法所蘊藏的批判意識,不言而喻。

這部片該是六四後,表達學運青年理想淪喪最傑出的電影之一。導演唐曉白也打破一般人的刻板印象,以為只有生理男性談政治,女性其實可以相當聰慧地表達其政治意識,甚至觀點、手法上,比多數男性導演傑出。這部香港出資的電影,據說在北京是偷偷拍的,因此只能在小巷、車裡拍攝,雖然看不到什麼大場面,但已經可以成功表達那種壓抑和受囚禁氛圍。而配樂也值得稱許,整部片在視覺和聽覺上的搭配十分巧妙,一氣呵成。相當可惜的是,這麼好的電影,只在台北的女性影展播映兩場,而且觀看的人並不多,實在應該發行DVD或VCD,讓更多人共賞如此秀異的傑作。

個人評鑑:4.5分(滿分5)

導演\編劇:唐曉白
演員:錢宇、趙虹、田宇
中國 \香港
2001 | 彩色 | 97 分鐘

由 Debby 發表於 November 16, 2002 12:31 PM | 引用
迴響


I Wanna see this film.

issac 發表於 February 12, 2003 05:33 PM
發表迴響










請依上圖輸入檢核碼:
記住我的資訊?






Flag Counter